一路走海線玩的挺開心的,離開三仙台已天黑了~我們走玉長公路直奔池上,天黑當然要補充體力,要到小妹家一定要經過街上,當然是要來悟饕池上飯包文化館朝聖祭祭五臟廟....哈
池上飯包是台東縣池上鄉最有名的特產,2002年的時候由池上鄉公所與池上飯包原創老店兩個合作成立了「悟饕(池上飯包博物館)」。這座博物館由民間業者出資,並且紀錄了60年來池上飯包歷史沿革,館內區分為歷史文化區、農田農具區、"稻米文化區"、"池上飯包區"、以及"古早飯包區"等多個展示區,以文字及圖片介紹"池上飯包"六十餘年來的發展沿革,同時還典藏著早期做飯包時使用的傳統爐灶等器物。因此「悟饕(池上飯包博物館)」不但可以提供民眾參觀,同時還兼具著文化保存與教育等多重功能。
「悟饕池上飯包博物館」裡頭的主角是池上飯包。而"池上飯包"最早的起源是在花東鐵道還是輕便軌的年代,由於從花蓮到台東的車程需要一整天的時間,大約中午時分會經過『池上』,因此往返花東的遊客在火車經過池上站的時候,都會買一些月台上販售的"池上飯包"充飢,"池上飯包"也因次越來越有名。至於"池上飯包"的演進,由最早期在月台上叫賣的蕃薯餅,經過日治時期以竹葉包裹著各式食材的飯糰,到最後才轉變成為現今廣為人知的木片製的盒裝便當。"池上飯包"的內容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的變化,使用的菜色也從早期物資缺乏、就地取材的食材,到現在五花八門的食材,而"池上飯包"每一時期菜色的背景,也正代表著台灣飲食文化的演變。
「悟饕(池上飯包博物館)」除了好吃的飯包之外,這裡已經是一個全方位的休息站了,一旁的販賣部除了冷飲之外,最大的特色是搜集了花東的好米,各式的好米在這裡都買的到。當您下回來到池上鄉旅遊的時候,記得來「悟饕(池上飯包博物館)」一趟,了解"池上飯包"的演進與發展歷史,或許您將會品嚐出"池上飯包"的另一種古早風味。
文化館外,很像火車停靠的月台,是用餐處之一,放了許多早期海報,舊式燈具,很復古風喔!
火車廂內光線比較昏暗
巴豆吆吆了,該買什麼好呢! 每一種都好想吃吃看!!張大哥看了好入神
進入屋內,大廳一半做為用餐處,另一半是伴手禮銷售。
伴手禮玲瑯滿目...隨你喜歡...我上樓拍拍,這大廳吊這麼多麻袋好古意
二樓佈置也是懷舊復古風~
有沒有勾起國小時的上課回憶呢!
另一方面的展覽廳,展示池上飯包的起源,以及米與農具的相關用具及知識。
這穀倉讓我想起住鄉下的時候,務農雖然辛苦...但收成時的愉悅,現在的小朋友只能在文化館看的到
_往樓下望下去...用餐的地方很寬敞..很特別
廁所ㄝ有好風光...哈
這男廁挺有創意
洗手台啦!美女造型
你問我好吃嗎?自己來吃ㄏㄟ
這兒吃飯還有駐唱歌星...一邊吃飯還真有fu,這位歌手的歌聲真的不錯,把我們趕了一整天的倦意全拋到腦後
- 電 話:(089)862-326
-
- 營業時間:10:00~21:00
飯包費用:65元~130元/個
- 【大眾運輸】
- 火車
- 搭火車到池上站,直行中正路到忠孝路口即可看到。
- 沿台九線在進入池上市區前轉忠孝路→於忠孝路直行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