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 火球花
別稱 : 紅繡球、血百合、網球花
學名 : Haemanthus spp.
分佈 : 原產地為熱帶非洲
分類 : 石蒜、火球花屬
型態 :
多年生草本,扁球形地下鱗莖,直徑約7公分;
葉3、4枚自鱗莖上之短莖生出,葉柄基部呈鞘狀;花莖直立,高30~70公分;
通常開花時不長葉,謝後新葉才長出,繖形花序由30~90朵小花組成,呈圓球形,
徑約15公分;小花紅色,有短花筒及6瓣細線形花瓣;
雄蕊凸出花冠向外,呈火紅色,有明顯黃色花藥。
漿果成熟時紅色,結果率不高。
火球花最有端午節的代表花,用這火球花來祝福大家端午佳節愉快
端午節傳說故事
一)屈原投江
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為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裡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粽子),並且競相划船(賽龍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
二)曹娥尋父屍
東漢孝女曹娥,因曹父溺江而亡,年僅十四歲的她沿江豪哭,經十七日仍不見曹父屍首,乃在五月一日投江,五日後兩屍合抱而浮起的感人事蹟, 鄉人群而祭之。
(三)白蛇傳
傳說白蛇白素貞,為了報答許仙的恩惠,與許仙結為夫妻的淒美的愛情故事,傳說端午節當天白蛇喝了雄黃酒,差點現出蛇形,加上法海白蛇及水淹金山寺的情節,都是膾炙人口的民間戲曲的曲目。
(四)伍子胥的忌日
傳說伍子胥助吳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伐越大勝,越王句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言,賜伍子胥自殺,並於於五月五日將屍體投入江中,此後人們於端午節紀祀伍子胥。
在拍火球花的微距時看到這兩樣小可愛,今不是蝸牛與黃麗鳥而是蝸牛與小蟲蟲
二、相關習俗
端午節又稱天中節,因為農曆五月以後,天氣漸漸炎熱,因此蚊虫蒼蠅孳生,傳染病很容易發生,所以古人稱五月為「惡月」或「百毒月」。而到了端午節時陽光最為熾熱,百毒齊出。古人就用天中五瑞--五種植物: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來去除各種毒害,可以說是中國古代的衛生節。
民國成立以後訂為「夏節」,另外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又稱「詩人節」。 端午節,因家家戶戶懸掛菖蒲避邪,故稱「蒲節」。
端午節的相關習俗有下列幾:
(一)吃粽子
是因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裡餵魚、蝦。
(二)喝雄黃
因端午節後各種蟲類,開始活躍起來,瘟疫漸多,雄黃具有消除疫病的功用;也是因白蛇傳的故事,白蛇喝了雄黃酒之後,差點現出蛇形,所以民眾則起而彷效,希望收到去邪的功能。
(三)掛艾草、菖蒲、榕枝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誌〞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這用m模式跟拍花的微距拍出來的顏色差很大
花語是勝利希望
最近正是紫薇開花的季節,那天下著大雨院子這棵紫薇停了一隻蜻蜓....哇~滿身水珠的蜻蜓像身上鑲了鑽似的...美呆了
雨絲打在身上...蜻蜓都沒動耶!
紫薇又名滿堂紅、飽飯花,是一種被廣泛種植的觀花樹種,爲徐州市、安陽市和海寧市市花。
紫薇屬幹屈菜科,人們俗稱它“怕癢樹”,是樹木中一種奇特的樹種。紫薇爲花葉喬木,又名無皮樹、滿堂紅、百日紅。
紫薇花語
好運、雄辯、女性
下午天放晴了...蜻蜓還在耶
明開始端午節連假_祝福好友們佳節愉快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