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jpg

 

 

歷經莫拉克風災而封閉了十年的南橫公路,2020年初重新開放梅山口至天池路段後,每天都有源源不絕的車潮和人潮,不論是舊地重遊或第一次來,旅人們無不被壯麗的南橫公路景致所收服,而常年沉睡於雲霧裡的中之關步道,也隨著公路的開放被旅人喚醒。

 

步道為雙向出入口,建議旅人在天池下車,選擇從海拔高處往下走比較輕鬆,步行單程約2至3小時,循著長青祠的階梯拾級而上,便正式宣告旅程的開始。長青祠是為了紀念當年開拓南橫公路而殉難的116名築路先賢而建,從早年的闢路之艱辛,到近年的修復之挑戰,南橫可真是一條用血和淚打造的公路。

 

 

2.jpg

 

 

長青祠前平台視野開闊,雲霧繚繞時而將四周巍峨山谷蒙上一層面紗,仙氣飄飄,今日解說員帶領我們從高處往下走...

 

 

3.jpg

 

 

歷經莫拉克風災而封閉了十年的南橫公路,2020年初重新開放梅山口至天池路段後,常年沉睡於雲霧裡的中之關步道也被旅人喚醒,這片山林見證了當年布農族人的抗日事蹟,也孕育豐沛的生態。紅檜巨木蒼勁如昔,或許當年行走於古道上的先人也曾和我們一樣,在樹蔭下歇息,仰望它的挺拔,靜靜聽森林說故事。

 

 

4.jpg

 


 

 

5.jpg

 

 

時常往返這條路的茂林國家風景區導覽解說員,從開通後至今,每天都有源源不絕的車潮和人潮,不論是舊地重遊或第一次來,旅人們無不被壯麗的南橫公路景致所收服,當中還有一條具有歷史性的古道,那就是中之關步道。

 

 

6.jpg

 

 

南橫公路的興建,與中之關步道有著前世今身的關聯

 

 

7.jpg

 

 

日治時期,為了監視控制原住民的動靜,施行理番政策,日方在1914年開始大規模沒收原住民賴以謀生的獵槍,引發當地布農族走上抗爭之路,陸續爆發多次反抗事件,後來部分布農族躲藏至山中,在這些抗日行動中扮演關鍵指揮角色的布農三雄之一「拉荷阿雷」,其根據地就位於荖濃溪對岸的玉穗山,與中之關隔著一條溪流遙遙相對,日方為了箝制這條流域的布農族,便決定興建關山越嶺道,西起高雄六龜,經過桃源、梅山,橫跨中央山脈,下至台東向陽、霧鹿、海端,最後止於關山,全長171.06公里,是全台灣最長的古道。

 

 

8.1.jpg

 

 

 

8.jpg

 

 

 

9.jpg

 

 

 

10.jpg

 

 

沿著步道行進,沒多久就能見到位於海拔2280公尺的天池,從空中俯瞰有如愛心型,是由崩塌的土石堆積形成的高山湖泊,水源來自於雨水及融雪,但本該是當地水鹿覓食的樂園,卻因為少數宗教團體的隨意焚香、放生,使得湖水優養化成為混濁的草綠色。可惜整個天池都被雲霧瀰漫住,只能忽隱忽現的看不清楚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過了天池是一整片的針葉林,這裡曾經發生森林大火,林木不死,還在頑強地修復著,意外營造出蕭瑟的美感,地上的枕木鋪滿了台灣二葉松的松針,走起來鬆鬆軟軟就像鋪了一條天然的地毯,絲毫都不費力。

 

 

15.jpg

 

 

 

16.jpg

 

 

 

17.1.jpg

 

 

 

17.jpg

 

 

 

18.jpg

 

 

 

19.jpg

 

 

 

20.jpg

 

 

中之關步道全程共有20座木棧橋,從天池這端開始編號一路至中之關,一面數著橋上嵌著的號碼,一面欣賞途中的花草林木,倒也不覺得步途太冗長。

 

 

21.jpg

 

 

 

22.jpg

 

 

在紅檜的世界,時間就像是被調慢了一樣,生長速度緩慢,但每一步都踩得紮實又穩健,「像眼前所看到胸徑約50公分的紅檜,需要超過200年的生長時間。」或許,這些巨木還曾見過當時行經關山越嶺道的日本人呢!

 

 

23.jpg

 

 

 

24.jpg

 

 

關山越嶺道在1931年全線完工,戰後,國民政府以這條古道為路廊,興建了台20線南橫公路,因此大部分原始古道的痕跡已消失,在少數保留下來的古道路基,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如今所稱的中之關步道,指天池至中之關這段3.5公里的路線。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中之關古道適合休閒健行,但沿途有多處木棧道穿越懸空峭壁,必須緩步行進。

 

 

32.jpg

 

 

 

33.jpg

 

 

 

34.jpg

 

 

除了有一處碎石崩壁需要多留意腳步、快速通過,步道大致可說輕鬆好走,沿途多在林木之間穿梭,偶爾突然視野開闊,可遠眺谷底溪流及對岸的玉穗山。日治時期古道上每隔5、6公里就會在瞭望點設立警察駐在所,以便監視布農族人行動,如今在中之關方向還留有駐在所舊址的石砌駁坎,從荒煙蔓草的平台遺跡,依稀可見昔日規模,這裡的人員編制曾多達30人,遠大於一般6至17人的規模,為當時關山越嶺道上極重要的警備據點。

 

 

35.jpg

 

 

南橫山區歷經多次颱風侵襲,此處崩壁是中之關古道內最危險的路段。

 

 

36.jpg

 

 

 

37.jpg

 

 

中之關古道難度不高,全程緩步行進不會太耗損體力,不過林間少有陽光照射,林道終年濕滑,歷年颱風侵襲也導致部分邊坡崩塌難行,遊客若要登山健行,最好準備合適的戶外裝備以策安全。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附近還留有木炭窯遺址,是在沒有電熱器的往日,提供駐在所警吏們溫暖的來源,利用燒紅的炭火暖暖身、煮開水,大概是在寒冷的日子裡,最幸福的事吧!

 

 

43.jpg

 

 

 

44.jpg

 

 

 

45.jpg

 

 

中之關駐在所遺址沒有留下建物,只見一片平坦台地與解說牌。

 

 

46.jpg

 

 

日據時期修築的古道通常帶有戰略目的,每隔2至3公里設置日警駐在所,中之關駐在所是這段古道中唯一一處駐在所,它與遠方荖濃溪對岸的布農族玉穗社對立遙望,歷經歲月摧殘,僅留下平坦台地與周遭石砌駁坎供後人想像當年情境,一旁解說牌介紹當年布農三雄,拉荷阿雷、阿里曼西肯兄弟與拉馬達星星的抗日事蹟。

 

 

47.jpg

 

 

由於南橫公路梅山口至天池路段目前有管制,車輛開放時間為上午8點至下午1點,並於梅山口管制站設立車牌辨識系統,必須完成登記才能進入,下午3點前會人車淨空不可過夜,另外每週二、四因道路工程禁止一般用路人通行。我們腳程比較慢害的管制人員在路口等我們

 

 

48.jpg

 

 

南橫公路中之關位於台20線臨105線 20.5公里處,過了停車場不遠就可在路旁看見中之關古道入口。(因急著上車沒拍到路口,這張是在網路借來用的,有冒用請告知)

 

 

注意事項:台20線南橫公路臨105線0k至25k(梅山口至天池)實施交通管制,每周二、周四不開放通行,開放日的上午8點至下午1點可入山,不過3點前人車要淨空不可過夜,有意前往中之關古道的遊客務必提早進入管制區,否則趕不及在道路淨空前下山,建議遊客可前一晚住宿六龜寶來,或者桃源梅蘭、梅山部落,這樣才有充裕時間漫步古道欣賞風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超級ㄚ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