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達港漁會大樓前大發路一帶觀光漁市場,每逢周休二日即吸引遊客採購生鮮、燒烤、煎煮、油炸等各式水產或漁貨。該地因位居沿海公路台17線省道台南、高雄兩市之間,交通方便,假日下午約3時起陸續開市後,即人潮熱絡,是南台灣老饕的快樂天堂。除了海產店可供品嚐,南側的烏林頭,也是很好的灘釣場。
每當黃昏時刻,就有約6、70攤的攤販及各地遊客湧入,在攤販街上販賣著林林總總的水產,有新鮮的魚蝦、熟食、小吃等。這裡的海鮮都是小販在漁船進港時搶購而來的,每攤都有特色,有的專賣蝦、蟹,有的賣各式新鮮魚貨,及像海鱟這種特殊的海生物。除此之外,各種的海產小吃,如虱目魚丸、香魚片、炸小卷、蚵仔煎等都是喜愛海鮮民眾的最愛。如果來到茄萣,鯊魚皮、烏魚子以及虱目魚丸,這三項特產美食一定不能錯過。
興達漁市場,將傳統「現撈仔」漁獲轉為觀光休閒魚市,各式鮮魚、活蝦、貝類及活蟹無一不齊,除了可買到各式各樣的海產外,更是最佳的漁業戶外教學場所,平時難見到的海底生物,如鯊魚、海鱟、海星等,是小孩認識海底生物及收集標本的自然樂園。
去年來興達港沒來這邊,在情人碼頭那邊走走,跟團難免要走血拼路線,走走逛逛ㄝ不錯~順便買些特產當拌手禮....
人家血拼我胡亂拍拍...免費都帶回家...哈
來這兒必買的魚丸試吃到飽...哈
拌手禮買好了...來去安平老街逛逛....
安平開台天后宮」
西元1668年隨鄭成功船團護祐舟師復台,並於同年建廟。其是最早由湄洲奉迎媽祖來到台灣本島的媽祖廟,是安平地區的信仰中心,更是台灣媽祖信仰的主要中心之一。依史載,無論是台南或北港的天后宮,都是由安平開台天后宮分靈出去,也可說全台大大小小的媽祖廟,都與安平開台天后宮保持血緣關係;而安平開台天后宮的神像來自湄洲嶼,又間接說明了台灣的媽祖廟都是由湄洲媽祖衍生而來的。
安平老街位於安平古堡東邊,為三百年前荷蘭人於台南安平地區所建的第一條街道,有「台灣街」及「石板街」的稱號,又為「開台第一街」及「延平老街」,延平街上所興建的房子多以土角厝、矮紅磚屋以及西式洋樓為主,其中洋樓的部份多以白粉牆及洗石子牆面,而欄杆、柱頭和屋簷上所裝飾的浮雕皆為手工打造,延平街在規劃時承襲清代台灣都市的規劃,僅設計約兩~三公尺的寬度,較適合行人行走及供腳踏車穿梭,並無設計讓汽車進入。
到了民國83年,由於台南市政府為順應民意而欲將延平街拓寬,但歷史文化的人士認為此為「台灣第一街」應該保存,而群起反對,於是造成工程擱置,在當地居民強烈主張拓寬以維護住戶安全並陳情市府之後,延平街還是遭到拆除整建,而到了現今,與延平街平行的中興街以及效忠街則是保存較為完整的老式街道,步行其間仍可看到不少老街的痕跡。
下車後ㄝ沒什麼時間能逛,那就選一條路逛一圈吧!
原來上次來四草就在這後方,跟團的就不能像自己開車來能排一系列的...
來到老街逛當然都是古老的巷弄,好吃有特色的小吃
走在繁華熱鬧的安平老街上,餘光瞥見這一抹綠意,彎進來就像走入時光流轉的古早味小巷道,
有點斑駁的外牆,少了人聲鼎沸的吵雜,反而更讓人覺得自在
小巷中有充滿青翠綠意的植物、茉莉花盆景…是附近住戶們同心協力投入美化綠化的成果,
也讓從全台各地前來觀光遊覽的觀光客們,能感受到茉莉巷的溫馨和獨特的美麗風情。
好吃的好多,來到這兒只想吃棺材板,因為沒吃過...好奇啦!
這兒好多名店...ㄚ嬤不愛吃零食,只愛拍拍
來到停車不遠的榕樹下有街頭藝人在表演,坐下來吃棺材板聽歌....很愜意
這樣悠閒的3日南部遊雖然沒有豐富的景點安排,但能跟一車的好相處的朋友一起出門,就是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