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8.jpg

 

來的第二天,女兒安排我們來覓古意,漫遊澳門歷史城區,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媽閣廟前地、亞婆井前地、崗頂前地、議事亭前地、大堂前地、板樟堂前地、耶穌會紀念廣場、白鴿巢前地等多個廣場空間,以及媽閣廟、港務局大樓、鄭家大屋、聖老楞佐教堂、聖若瑟修院及聖堂、崗頂劇院、何東圖書館、聖奧斯定教堂、民政總署大樓、三街會館(關帝廟)、仁慈堂大樓、大堂(主教座堂)、盧家大屋、玫瑰堂、大三巴牌坊、哪吒廟、舊城牆遺址、大炮台、聖安多尼教堂、東方基金會會址、基督教墳場、東望洋炮台(含東望洋燈塔及聖母雪地殿聖堂)等20多處歷史建築。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9.jpg 

澳門海事博物館建於1987年,1990年啟用至今已經有20多年,是澳門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也是來澳門旅遊時不容錯過的指標性景點。這棟建築在當年堪稱最前衛的博物館,就像艘揚起帆的三桅船,靠岸在媽閣廟對面,這一帶的一號碼頭也是據說當時葡萄牙人所登岸的地方,古稱「阿媽閣 (A MA KAO)」,後來這名字就順勢演變成今天的「澳門 (MACAU)」。在台灣大名鼎鼎的媽祖在澳門勢力也同樣不容小覷,在廟中坐鎮的就是守護漁民的娘媽女神,也就是台灣人所信奉的媽祖。來到這個地方,就像是來到整個澳門起源的聖地,海事博物館內展示了葡萄牙人的海事歷史與澳門的海洋文化,同樣與海洋不可分割的台灣人,或許會感到相當親切,但跟台灣不一樣的是,因為澳門的海洋文化多了葡萄牙文化的介入,感覺又多了特別的異國感。


7.jpg 

博物館就像一艘揚著白帆的三桅船,停泊在媽閣廟前。地下的展廳主要介紹中國南部及澳門漁民的生活情況。展品包括各種中式帆船、內港魚欄、說明各種捕魚的方法……

在這一層,很多人都被"媽閣廟的故事"這個活動舞台吸引,它把媽祖保護人們安全到達濠鏡海港的美麗傳說生動地呈現在觀眾的眼前。


10.jpg 

海事博物館的主題不但反映了澳門歷史與大海之間的密切聯繫,還有系統地闡述了中國和葡萄牙在海事方面的歷史,說明了大海對人類及文化所具有的重要性。

博物館的所在地相信是當年首批葡萄牙人登岸的地方。在這裡,人們可靜靜地觀賞河流及紫煙裊繞的媽閣廟,廟內供奉的娘媽女神是漁民信奉的保護神,而阿媽閣(A MA KAO)後來成了澳門葡文名字的起源。


11.jpg 

海事博物館建築內由低至高的樓層共分為「海事民俗」、「海軍歷史」、「航海技術」與「交通和水族館」等四大主題區,地下樓層展示的是南中國及澳門漁民的生活與宗教信仰文化,在這裡可以觀賞到他們曾賴以為生的中式帆船、捕魚用具等,以及以媽閣廟為信仰中心的生活方式。再往上一層展示了許多各式各樣的葡萄牙仿古船隻及戰艦模型,以及他們的來源和用途。同時也重現了十五到十七世紀澳門繁盛的中歐海上貿易。


12.jpg 


媽閣廟包括“神山第一”殿、正覺禪林、弘仁殿、觀音閣等建築物。早期稱娘媽廟、天妃廟或海覺寺;後定名“媽祖閣”,華人俗稱“媽閣廟”。

媽閣廟的創建年份,至今未有定論;但大部分學者都肯定在葡萄牙人定居澳門前,此處已有供奉媽祖的廟宇。從1751年完稿的《澳門記略》附圖上可見整座廟宇已有一定規模;到清道光八年(1828年),媽閣廟重修,廟內建築,大為完善。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及光緒元年(1875 年),媽閣廟兩遭颶風破壞,建築物受損,經兩年重修擴建後,奠定今天的模樣。



13.jpg 



14.jpg 

現時廟內有實物可考的建築物是“神山第一”殿。該殿供奉天后,創建於1605年(明萬曆三十三年), 1629 年(明崇禎二年)及1828 年(清道光八年)兩度重修,其門口石橫樑至今仍存創建時的石刻。媽閣廟是澳門現存廟宇中有實物可考的最古老的廟宇,也是澳門文物中原建築物保存至今時間最長的。


15.jpg 


16.jpg 



18.jpg


 媽閣廟有許多摩崖石刻,均為歷代官宦名士的詩詞題字,是研究澳門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尤其是“洋船石”和“海覺石”,年代久遠,是澳門著名的兩大奇石,也是歷代騷人墨客詠吟的對象。


17.jpg 

弘仁殿是一座小型石殿,供奉天后;相傳建於明弘治元年(1488 年);但現時殿門及殿內石龕,則為清道光八年(1828 年)重修所建。


19.jpg 

觀音閣與正覺禪林的創建年代未知,但從《澳門記略》可見1751 年前已有雛型。觀音閣最早為一石亭, 1828 年重修,形成今貌;閣內供奉觀音。正覺禪林重修於清道光八年(1828年),今供奉天后。此殿在1988年2 月8 日曾發生火警,後由政府按原貌重修,至翌年2 月完成。


20.jpg 



23.jpg 


媽閣廟位於媽閣山西面山腰上,主要由入口大門、牌坊、正殿、弘仁殿、觀音閣及正覺禪林組成,各建築規模雖然細小簡樸,但卻能充分融合自然,佈局錯落有致。

正覺禪林西



21.jpg 



22.jpg 



24.jpg 



25.jpg 

這兒指標非常清楚,往鄭家大屋就是要往上爬....加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港務局大樓,原稱摩爾兵營(Quartel dos Mouros),俗稱水師廠,由一位意大利人卡蘇杜(Cassuto)設計,1874年建成,是當時由印度來澳的警察的營地。建築物三周均有寬達4 米帶有尖拱券的迴廊環繞,在迴廊相交處,其樓頂高度也稍為提高,打破了建築物強烈的水平感。建築整體粉刷成黃色,並以白色花紋襯托,它與粗糙的花崗石牆基在色彩及質感上均形成強烈的對比。


31.jpg 

後來大家決定港務局不進去了....往鄭家大屋去


3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超級ㄚ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