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最著名的「得月樓」,是水頭黃氏長房五樹派下十九世的黃輝煌,於1931年所建。黃輝煌在民國初年渡海至印尼麻里巴板從事百貨批發,經商致富後匯銀13000銀元,興建的得月樓、一旁的番仔厝以及前方42號二層洋樓。〈得月樓取其「近水樓台先得月」之意
得月樓是清末民初黃輝煌興建,為守禦全村之槍樓,右前粉紅色為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後為黃輝煌洋樓,左邊得月樓。
你看這四四方方的高樓就是得月樓,此洋樓主人為黃輝煌先生在印尼經商致富後所蓋的洋樓,於民國20年所興建,後因海盜猖獗,為顧及安全,而於民國22年加以建構防禦槍樓–「得月樓」,並有地下坑道可通往主屋洋樓,在當時得月樓為水頭村最高的建築物。現今看到的得月樓,ㄝ是從新修繕後的作品,得月樓是由福建匠師陳南安承建,樓高十一點二六公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地下的秘密通道淤是當時一大創舉
「有水頭富,無水頭厝」,從清乾隆年間的傳統閩南式二落大厝,到清末、民國初年興築的洋樓群,不同時期、風格迥異的民居建築,形成水頭獨特的聚落風貌。在金門,只要是地名有「頭」結尾,就代表是航運的碼頭,水頭村距離中國廈門非常近,早年居民多從事貿易致富,這裡房子特別華麗氣派,因此有了「有水頭富,無水頭厝」這句諺語,即使你擁有了水頭般的財富,也不一定能夠擁有水頭厝
「水頭聚落」是金門現有保存最完整傳統建築及洋樓群的聚落之一,華麗的建築及繁複裝飾的洋樓,不難看出水頭聚落昔日的富庶,走一趟「水頭聚落」,走入懷舊的光陰之中,一同感受當年的風光,自從金門開放觀光後水頭聚落是攝影家的最愛
壽、福、祿
相對我們說的福祿壽,「壽」被排在第一位了,畢竟有錢有福氣,還是要有健康的身體才有用啊!
得月樓的建築物跟格局都非常的漂亮、整齊
後面這一區現幾乎都規劃為民宿
得月樓旁邊ㄝ有一家很有名的金道地蚵仔店,我們來早了還沒開門
走到這邊剛好遇到一位從台中移民到這兒的朋友,他是愛上這兒的人文土地香,在這兒研究種植無毒作物
在金門的聚落裡可以看到這樣的隧道口,就我們俗稱的防空動
頂界18間建於清乾隆年間,為水頭與大陸經營南北貨等所得集資興建,皆為石基磚牆兩落大厝,應該是金門現存最早之集體計劃性建築。其實都已破舊不堪,金門國家公園在2006年斥資重新修繕才有了新生命
繞了一大圈,前有一宜昌部隧道入口,這兒應該是出口吧?
望過去這棟是金水國小的後方
越來越多遊客了,這次來發現金門多了很多從廈門過來的旅遊團
金水學校由水頭鄉僑集資於1932年興建,建築本體面積達631平方公尺,仿傳統書院採「回」字型的平面格局,均為一層樓高,是俗稱番仔厝的類型。民國94年,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依原貌重新整修設為展示館,主要敘述早期金門居民至海外工作的發展過程,以他們離鄉背景的辛酸 與其對家鄉的貢獻,讓後人了解由此所形成的僑鄉社會。
金水國小是南洋打拼的金門僑胞捐錢興建的,闢建格式為回字型,中間獨立空間為禮堂,兩旁為教室,為當時金門少見規模最大的學校建築群。現已整建並開放為展示館,陳展內容主要為僑鄉出洋文化背景與影響、僑鄉教育及水頭聚落風情介紹等....因遊客太多沒進去拍拍
德月樓
自行開車:由金城市區-->走環島西路南下-->賢厝-->水頭。
搭公車:由尚義機場搭3路公車至金城。可於金城車站搭7路公車至水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