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jpg 

大三巴牌坊名字的由來因前壁與中國傳統牌坊相似,加上「聖保祿」從葡文 (São Paulo) 音譯成中文,說成「三巴」,才有大三巴牌坊的稱謂。牌坊的建築是巴洛克式,並有明顯東方色彩的雕刻,包括代表中國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圖案,令她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獨一無二的特色。


2.jpg

 

聖保祿教堂附屬於聖保祿學院。該學院於1594年成立,1762年結束,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設文法學部、人文學部、倫理神學部等。由其培養的傳教士,除到日本、中國外,還到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地傳教。



3.jpg 


聖保祿教堂於1602年開始修建,現在牌坊左側還存有當時的奠基石。整個建築工程於1637至1640年間才完全竣工;目前所見的教堂前壁就是最後落成的部分。1835年,一場大火燒毀了聖保祿學院及其附屬的教堂,僅剩下教堂的正面前壁、大部分地基以及教堂前的石階。自此之後,這裏便成為世界聞名的聖保祿教堂遺址。本地人因教堂前壁形似中國傳統牌坊,將之稱為大三巴牌坊。



4.jpg 

教堂後部遺址於1837至1854年被用作埋葬教士的墓地。

1990 至1996 年間,澳門政府對聖保祿教堂遺址進行考古、修復及再利用工程,由葡國建築師負責策劃和設計,多位考古學家、歷史學家和博物館學家參加工作,經過五年考古、勘察及建造,建成一間博物館,於1996年10 月落成。


5.jpg 


大三巴這回是第二回來,記得是10幾年前過境順道過來拍拍,這兒可是到澳門必到的熱門景點,舊地重遊有家人陪感覺特棒


6.jpg 


聖保祿教堂是當時東方最大的天主教堂,號稱「東方梵蒂岡」,附屬於聖保祿學院。學院是遠東地區第一所西式大學,從1594年成立至1762年結束期間,不少訪華的外國傳教士來修讀中文,令學院成為這些傳教士進入中國的重要傳教基地,對推動歐洲和中國的宗教及文化交流起到無可比擬的卓越作用。

7.jpg

 


8.jpg


 這裡不定期舉行各種文化活動,牌坊前長長的梯級正好成為天然的座位,讓牌坊剎那間變成巨大的佈景,舞台渾然天成。相信幾百年前生活在澳門的人,想不到這座教堂竟成為舉行文化活動的理想戶外場地。

旅客超多的


9.jpg 



10.jpg 



11.jpg 


12.jpg 


大三巴前有耶穌會紀念廣場,廣場上有一座「男女」雕像,是澳門移交中國時的中葡友好紀念物之一,年輕中國女子將蓮花獻給一位葡國男子,一隻仙鶴棲身於圓環上端,象徵永久和理解。澳門移交中國時蓋了不少紀念物,很多都用了蓮花代表,在澳門到處都可看到蓮花雕像或裝飾。


13.jpg 

這也是知名的玫瑰堂,最早是由木板搭建,被華人稱為板樟堂,1874年因火災重建成現在的規模,黃色建築、綠色窗戶,牆壁上還有不少立體圖雕,真的蠻特別的



16.jpg 


如果不想背負歷史的沉重包衭,那麼其實大三巴牌坊一直到議事亭前地,逛街、美食、Shopping,應有盡有啦,我們就這樣隨便逛逛走走。



14.jpg 


15.jpg 

 

17.jpg 


18.jpg 

世界各地尤以歐洲為主,隨處可見大小不一的廣場空間,遊人相遇傾談。議事亭前地整個廣場由碎石子鋪成波浪狀,附近道路已辟為行人專用區,周圍有長椅,所以人們都喜歡聚集在這裡憩和休閑。在廣場的中央矗立著一座噴泉,它同時也是這裡的標誌。


19.jpg 

老二去買了這兒特有名氣的豬扒包


27.jpg 

議事亭前地的街道 


20.jpg 

這條律師街


21.jpg 

議事亭前地的噴水池


22.jpg 

仁慈堂大樓,也是文化遺產。議事停前地另一側的仁慈堂,仁慈堂是中國第一間西式醫院,並設育嬰堂、痲瘋院、老人院、孤兒院等機構,白色外觀很幽雅的感覺。


23.jpg 

從大三巴走下來,沿街有很多商店可以逛,在這邊可以花超過半天的時間好好逛,這邊也算是澳門最繁華的地帶唷~


24.jpg 


25.jpg 

從議事亭前地看過去的民政總署


2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超級ㄚ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