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來到古窯,一進門整理有條有理的大院,走起來愜意,這古窯建築ㄝ很古色古香,讓人大開眼界

 

作坊】  景德鎮人把手工制瓷作坊叫做坯房,是生產瓷坯的場所。作坊是由正間、廒間和泥房三座單體建築組合而成的庭院式建築。北面是正間,為成型操作之處,南面是廒間,為原料倉庫,二者相互平行,南北呼應,西側為泥房,是泥料陳腐和精製之處。中部為長方形庭院,是淘洗泥料和涼曬坯體的空間。各間都向內院敞開,構成一個封閉的四合院形式。作坊的建築結構及工藝佈置都十分緊湊,有利於使整個成型操作過程形成一個回形工藝流程,使工序間的距離縮到最小,自然形成南來北往、東成西就之便,從而達到降低勞動強度、縮短運輸距離、提高工效的目的。這種建築形式在南方的民間住宅建築中是很少用的。古代瓷工根據制瓷工藝的特殊要求而採用了這種特殊形式的作坊建築,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其制瓷工藝的成熟和完備。景德鎮的這種制瓷作坊是中國古代工業建築的典範。瓷坯的製作大部分是在轆轤車上完成的。工人師傅用木棍攪動車盤,車盤快速旋轉,這時即進行做坯。做坯,景德鎮俗稱拉坯,利用雙手在飛旋的車盤上把瓷泥拉製成粗坯。碗、盤、杯、蝶等器皿就是這樣拉出來的,隨著工人師傅手型的變化,一個粗坯很快就出來了。拉坯要求眼準手穩,隨著雙手的微妙變化,碗形也在不停地變化著,手引泥走,泥隨手變,給人以柔軟而富於彈性的感覺。


這胚房有很多老師傅還在這兒上工,都是當代有名氣的老師喔!!!




碗坯拉好以後,放在一塊狹長的木版上,稱為料板,然後放到工位上方的坯架上陰幹至半幹半濕,然後就可以進行下一道工序的操作,即印坯,是坯體內側面定型的操作。坯體在乾燥過程中會有一定程度的收縮變形,而且手工拉坯很難保證件件坯體完全符合規格要求,所以要在一定規格的標準模子上印坯定型。

 印坯以後又放到料板上,移到曬坯架上用陽光乾燥。在曬坯架的下方還有一個水池。曬坯架和水池合稱曬架塘,是古作坊裏的重要設施。水池和曬架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間,減少了佔地。水是會蒸發的,蒸發量隨溫度和濕度的變化而變化。天氣炎熱、乾燥的時候,池內的水分蒸發加快,增加了上方曬坯區域的水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曬坯架上坯體的乾燥速度,使坯體乾燥不至於過快,這樣坯體的收縮就比較均勻,在高溫燒成時,可以減少或消除成瓷出現開裂的毛病。坯體外側面的修整和定型則由利坯工序完成,即在轆轤車上根據坯體的外型及尺寸的要求,使用不同的刀具把粗坯旋削成符合要求的坯體。利坯操作全憑技藝和經驗,一刀一刀地旋削,是整個成型操作中難度最大、技術要求最高的一道工序。在景德鎮傳統名瓷中有一種薄胎瓷,薄胎瓷的利坯難度更大,尤其在利坯的最後階段,真可謂是爭勝負於一絲一忽之間,定成敗于一刀一息之上,少一刀則坯體嫌厚,多一刀則坯破器廢,即使是一個大的喘息也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如果沒有嫺熟精湛的技藝、沒有必勝的信念、沒有頑強的毅力、沒有一絲不茍的精神、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都無法取得關鍵的最後一刀的勝利。坯體經過利坯以後再補一次水,除去附著在坯體上的粉塵,涼幹後就可以開始繪製青花了。青花是一種釉下彩,青花料的主要發色成分是氧化鈷,在坯體上畫好青花紋樣後,再上一層透明釉,入窯一次燒成。畫完青花以後再經過上釉、挖底等操作,在坯房裏的操作工序就全部完成了。[柴垛]  是用燒窯用的松柴碼砌成的“房子”,是景德鎮獨有的“建築物”,實際上就是過去燒窯用的燃料的儲存方式。碼成房屋一樣的形式,是為了防止松柴被雨水淋濕,下面留了一個通風口,是為了防止長時間堆放而發生糜爛或產生自燃,同時還省去了建造窯柴倉庫所需的費用,可謂是一舉三得。

 

 

這一區更高檔的,光看這工作檯~單獨是為了怕被打擾


這位可是古窯最有名氣的老師,好和藹可親

↓這位老師可是聾啞人士,ㄝ算是一級名師,你看它專注的檢驗壺的透度


老師細心專注的一刀一刀的刻出圖案

這區的都純手工的~貴的勒~

精細的菊花線條,老師說這還等待進窯

好多免費的~張大哥很專心的把他拍回家












 

在胚房拍的挺開心的,走往古窯被這用木材堆成的屋子吸引住

鎮窯】 窯是陶瓷生產中最重要的設備之一。景德鎮窯簡稱鎮窯,是在綜合了唐宋代以來所使用過的龍窯、馬蹄窯、葫蘆窯的優點的基礎上,參考北方饅頭窯的長處,並利用當地松柴燃料燃燒溫度高、火焰長的特性發展而來,定型于明末清初。鎮窯的外型如半隻鴨蛋覆在地面,所以又叫蛋形窯,因以松柴為燃料,景德鎮人也稱之為柴窯。鎮窯在構造、砌築技術及燒成工藝方面具有許多獨特和巧妙之處,是我國陶瓷史上一種極其優秀的窯爐。從鎮窯的基本結構上看,它不僅從力學角度考慮到了窯體各部位的受力情況,而且更多地從熱力學角度上照顧到窯體材料的高溫性能和整個窯體的高溫變形情況,並運用高超的砌築技術和合理的結構設計,很好地解決了窯爐在常溫和高溫下可能出現的情況。鎮窯的一個尤其獨特的地方是全窯居然不用一塊耐火材料,而只用普通的粘土磚,能使窯體經受住1300℃以上的高溫。這裡是有其科學道理的。鎮窯有一個抽力較大的煙囪,燒成時通過煙囪的作用在窯內產生較大的負壓,即窯內氣壓低於窯外大氣壓,使窯外的冷空氣通過窯頭的投柴口和窯頂的看火孔進入窯內。當冷空氣進入窯內以後,由於窯內火焰衝力和向上的熱空氣的作用,使冷空氣不能進入高溫區,只能是沿著窯體內壁分佈,於是就在窯體內壁上形成了一個動態的冷空氣隔熱層,將窯體保護起來,這樣就使用普通粘土磚砌成的窯體能夠經受住1300℃以上的高溫。鎮窯在燒成過程中還通過窯位的合理安排來達到提高熱利用率的目的。窯工們根據窯的長度方向上溫度的變化來安排窯位。窯膛的前端為燃燒室,後端有煙囪,窯內溫度沿長度方向從前到後逐步降低。所以,前段溫度高火力強,用來裝燒高級細瓷和高溫顏色釉瓷;中段溫度略底,用來裝燒普通細瓷;後段屬於低溫區,用來裝燒普通瓷和低溫顏色釉瓷,就連窯尾煙囪底部附近空間也被用來燒制土匣、粗瓷和修建窯體用的粘土磚。這樣既有效利用了窯內空間,又充分利用的窯內煙氣的熱量。鎮窯具備了其他各類古代陶瓷窯爐難以兼備的優點,加上獨特的、井然有序的燒成工藝操作,使鎮窯不僅能同時燒成粗精不一的各類瓷器。鎮窯的出現充分體現了景德鎮古代高度制瓷技術成就,不愧是景德鎮瓷工的傑作。

 

 


一走進古窯吸引人還是這展示館~都展示一些有年份的非賣品

 

你看古窯前有一尊【風火仙師】




 由裡往上拍的煙囪口


 

風火仙師廟】 風火仙師是景德鎮瓷業工人所祭拜的一個特殊的神。這位神原本是一個真實的人,名叫童賓,字定新,明代萬曆年間(西元15731620年)的浮梁裏村人。他幼年讀書,秉性剛直,因父母早亡,遂投師學藝,在禦窯廠做工。明代萬曆27年(即西元1599年),禦窯廠奉旨燒造青花大龍缸,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燒造這種口徑達1米的大龍缸,難度很大,所以久燒不成。當時是一個名叫潘相的宦官(也就是太監)任江西礦使,兼理景德鎮窯務,監督燒造大龍缸。這個潘相假天子之命,對陶工、窯戶進行“例外苛索”,而且動輒鞭撻甚至殺害窯工,瓷工處境十分淒苦。隨著燒造期限的臨近,潘相更是變本加厲,以至陶民隨時都有性命之憂。窯工童賓看到同伴們的困苦,非常憤慨,憤然縱身跳入窯內,赴火而亡,以示抗議。同窯的瓷工悲憤萬分,決心燒好窯內瓷器,以此表達對童賓的哀悼。第二天開窯一看,大龍缸果然燒造成功。這種缸直徑1米,高60多釐米,週邊環繞著青龍,下面有潮水紋。大龍缸的燒造成功是景德鎮陶瓷史上的重大成就。然而童賓之死,卻激起了全體瓷業工人的義憤,最終導致民變,全鎮工匠群起焚燒了禦器廠的廠房。此舉嚇壞了潘相,偷偷地隻身逃走。在瓷業工人的強烈要求下,朝廷為平民怨,緩和人心,不得不在禦器廠的東側修建“佑陶靈祠”,為童賓立祠,並敕封童賓為風火仙師。

古窯旁專賣的紅店外面蠻美的








你看廁所ㄝ好特別

 

 

 

3月30日_法藍瓷工廠_中國瓷園_古窯瓷廠_九江遠州國際酒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超級ㄚ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