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城」是重建舊城,也是重見舊城,除了修復串接城牆的失落片段、重現舊城之人文地景外,更透過跨域結合文化科技等手法呈現舊城歷史斷代,再現土地與人民的歷史記憶。
高雄左營的國定古蹟「鳳山縣舊城」,為目前全臺保存較完整城池中年代最早、保存區域最廣之古城。高雄市政府文化局於2016年(民國105年)提出「再造歷史現場—左營舊城見城計畫」獲中央文化部核定補助,以重見國定古蹟左營舊城為願景,見城館即為「見城計畫」階段性的重要成果。
見城館為高度運用科技互動之文史展示館,以保存舊城歷史文化為展示目標,呈現左營舊城歷史興衰與變化,擁有全臺唯一結合光雕投影且動態演繹百年歷史的舊城模型展示,重新詮釋並再現舊城自明鄭迄今的歷史軌跡,讓民眾享受如重臨百年舊城、跨越古今的科技互動實感體驗,穿越時空遊舊城。
見城館之展示以既有眷村文化館空間,重新進行內部裝修與外部建築景觀設計,結合模型展示、互動科技與靜態常設展示,呈現舊城在歷史上的發展演變,由過去、現在至未來的見城計畫願景,工程於民國106年(2017)8月開始,並於民國107年(2018)6月完成。
見城館同時也是民眾了解舊城區的第一步,透過景觀及標識等系統,指引民眾認識舊城各重要歷史區段、故事與周邊環境風貌,進一步喚起大眾對舊城歷史遺跡的文化資產保存意識。
為吸引參訪遊客之興趣,見城館以「情境x科技x體驗」的沉浸體驗手法,希望在歷史的基底上,以看故事的方式,認識鳳山縣舊城;了解舊城的歷史脈絡;重新連結被遺忘的歷史記憶。配合見城館外的城牆史蹟,以虛實結合的形式,認識現存臺灣第一石城。
一樓展區分為「城在臺灣」、「舊城尋寶」、「鳳山縣城的演變」、「穿越時空見城」,述說舊城的前世今生;二樓分為「時代流轉中的鳳山縣城」、「大事記年表」、「文獻舊城」、「映像舊城」、「我們的舊城」,一同見證舊城的生命故事。除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動態影像外,更增設互動體驗裝置,讓民眾能透夠實際操作進入舊城的世界,身歷其境,體驗時空變換的劇情與樂趣,足以見證舊城歷史發展的軌跡。(取自網路)
其實,步行可以前往城池遺址"東門",目前在左營區所保存的城池遺址,尚存東門、南門、北門、護城濠及北門外鎮福社、拱辰井等,為清道光6年由官民合資興建而成的鳳山縣城,是當時台灣第一座以土石興建的城池。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只走棧道繞了一大圈
|高雄左營區。見城館|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龜山巷157-2號
電話:+886-7-5888398
開放時間:
平日:11:00–17:00(閉館前30分鐘不開放入場,週一公休,若適逢國定假日或補假日照常開放)
假日:10:00–18:00(閉館前30分鐘不開放入場)
結果風塵僕僕來到他里霧文化園區ㄝ公休??導遊真的沒做功課??只好在附近斗南車站走走拍拍,所以才把標題命名為無菜單旅遊.....哈
日治最後一驛
斗南車站設於明治36年,稱為他里霧驛,二戰末期改建為磚造站房建築,是為日治台灣改建的最後一個火車站,早年虎尾糖廠所產的糖包均透過糖鐵轉運至斗南,再經縱貫線配送至港口外銷。
斗南站原稱他里霧,於1903年(民前9年)12月15日嘉義至他里霧間鐵路通車,即於現址設站原木造簡陋站房,民國9年10月1日地方制度改制「他里霧」改稱「斗南」。 於1945年(民國34年)3月改建為斜屋頂磚造宮殿式站房建築。 車站主體為長形空間,並形成不同屋脊高度的斜屋頂,大廳做成重簷,上方以四斜屋頂構成,下方屋簷出挑形成簷廊。 日治晚期,混泥土加強磚造為普遍特色,加上面臨戰爭物資缺乏建築數量減少,建築物立面裝飾趨於簡潔,因此,斗南車站的建築形式也以簡化的裝飾、簡潔的幾何線條、腳線為主。 斗南車站建築簡單,與其他年代的建築形式有很大的不同 。 車站大廳部份作成重簷形式,上方以四斜屋頂構成,下方屋簷出挑,形成簷廊,強烈表現出日式風格,值得存留。
祥鶴日本料理店
- 台中市霧峰區林森路784號
- 04 2333 8654
- 綜合日式料理
- 台中市霧峰區,日式料理、營業時間11:00-14:00、17:00-21:00
晚餐我們吃日本料理,這家專門在辦宴席的餐廳,時尚玩家皓角翔起ㄝ來報導過,算不錯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