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就是指城郭、濠池,中國字的意思就是城堡對外主要的防禦陣線,住城堡的百姓為感謝城隍的屏障功德,以謝天的心態給以歲時祭祀,逐漸演變而賦予城隍的神格。人們咸信城隍掌理城市的陰間秩序,紀錄陽世善惡,監察官吏廉貪,翳惡除兇,消災保民。而且城隍爺是由身前勤政愛民,有功於當地的地方官,或積善行孝,扶弱濟貧,造福鄉里的人所轉任,他們可以明辦善惡是非,公平、正義的守護城市居民。
清初設鎮總兵署於明朝建立之金門千戶城〈今金門城〉,康熙19年〈西元1680年〉,總兵署移於今金城後浦,並於農曆四月十二日將城隍爺分火到後浦奉祀後,後浦城即以農地四月十二日作為後浦城隍爺生日,二百多年來,四月十二迓城為島上重要慶典。
01
金門每年浯島〈後浦〉城隍廟會慶典活動,金門人習慣為「迓城隍」。整個熱鬧隊會巡行金城地區,並分為「大迎」及「小迎」二種路線。繞行後浦城四境者謂之「小迎」,或縫閏年,三年擴大繞巡後浦附近村里的路線謂之「大迎」。此一迎城隍巡境活動的路線稱為香路。
〈1949年兩岸分治後,城隍爺繞境以小迎為主〉
02
〝城隍爺專屬陣頭與四境陣頭〞
陣頭是指遊行隊伍的組合,農曆4月12日,家家戶戶自動向自己的境主處會合,除各境廟宇都有的旗、鼓、葷外,還有會互別長短的演出。每一位參與人員,會尋找陣頭中自己適合的位置幫忙,可以說居民是傾力而出的參與【迓城隍】
城隍爺頭陣,除城隍僚屬一字排開,帶領隊伍繞行香路,陣頭裡有彩帶、旗幟、了亞〈大鑼〉,托燈、馬上吹、南管、香燈、香擔、十音鑼鼓陣、笛鼓隊、小獅隊舞龍隊及來作客的開浯恩主公神駕、關帝爺神駕、蘇府四千歲伴行,最特殊的是城隍爺陣頭後有一大群人,男女老幼都有,拿著點燃的香,虔誠的跟著城隍爺神駕,他們說這樣可以獲得庇佑。
〈那大家就跟著ㄚ嬤來迓城隍,開開眼界〉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我跟張大哥分兩路↑以上在隔壁街拍的↓以下是張大哥在總兵署後方站在高處拍下來的盛況,當天被這樣的盛況沸騰到最高點,生平第一次看過這麼大規模的慶典〈感動〉
30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這次去最可惜的就是沒拍到蜈蚣陣 ,因為迓城隍爺分東門、南門、西門、北門四路,蜈蚣陣在東門,我們在總兵署所以沒拍到。 今年的蜈蚣陣已被列入金世紀錄 ㄚ嬤有找資料在下方 有興趣的可以點來看
2011金門迎城隍 請點閱
5月14日一早去青嶼海邊→北山→古寧頭→水頭漁港→迎城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