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一早出發出門玩四天,一直問不出行程表,上車才知今要前往台東縣天龍泡溫泉,一路走走停停糊里糊塗的來到天龍已傍晚了。〈大家一定納悶ㄚ嬤每次出門怎都沒方向,阿就是好咖ㄇㄟ…被賣掉還幫人家數錢柳〉
把行李安置妥當大伙兒往天龍吊橋去走走,指示牌告誡一次可走7人,橋長約100公尺,橋面不寬,僅容兩人側門交會,走到橋中間不禁暗叫我的媽!縱高200米高,腳下峽谷一覽無遺,加上橋面晃動,對我這有懼高症真的腳底發麻柳…..
這是我在山上學抗衰老操的 余 老師,他每星期一到星期五都挪出自己寶貝的時間在山上教早起的山友作健康操ㄛ….
這兩個應該有熟了吼…..那就跳過…..
在等待晚餐時我們 三兩 婆婆媽媽話家常,黃大姐還有 康 教授夫人跟弟媳,都是做操的媽咪…..
吃過晚餐我在餐廳窗戶老毛病又患了
第二天一早飯店安排了一位解說員帶我們一探天龍山嶺的峻峭,聽說這兒還沒遭88水災時,這裡的河床有許多美麗的鐘乳石,水清澈見底,你看這河床都變了樣了…
這六口溫泉是挖路工人們築成6座簡易泡湯池,做為工作之餘的休閒享受,就在霧野南橫公路184.5K路旁,當年開闢南橫公路時發現溫泉的源頭歸屬於「碧山溫泉」亦為野溪溫泉
這是6口溫泉對面鐘乳石的奇觀
遊完天龍我們整裝出發要到花蓮去,這是領隊的媽咪…是車上年紀最長最幽默的一位ㄛ
天龍飯店位於海拔 七百八十一公尺 的幽靜山谷,終年風輕氣爽,享受霧鹿溫泉的滋潤,
山木田野間的蟲鳴鳥叫,森林步道的芬多精浴,從春天的山櫻花點綴了滿山青翠豔
夏裡澗水清爽宜人,到了秋風送爽的季節,山容最是多彩多姿,臘月寒梅飄弄,
更能襯脫山嶺的峻峭!
棲身在南橫的天龍古道,蘊藏著「台灣山林原型」的峽谷岩生植被生態,
還孕育出最新發表的台灣特產——天龍二葉松,順著之字形步道探訪,
品嘗來自山林的原味野菜,讓腦袋瓜跟身體一樣元氣滿足!
走在與新武呂溪水面落差74.3公尺、將近25樓高的天龍吊橋上,
心情隨著兩邊鋼纜逐漸下降而緊繃起來,沒膽量停下腳步俯瞰溪谷,
靠著眼角餘光,就本能意識到陡峭峽谷下切之深,忐忑快步抵達對岸,
不禁深呼吸鬆口氣,抬頭端詳面前一塊記載著後村助吉、
城戶八十八等修築者的水泥平板,走訪天龍古道自此開始!
天龍古道在日治時期屬「關山越嶺警備道路」其中一小段,修築時間尚未確定,
學者推測在1928至1930年間完成,路徑順著山勢以之字形構築,
海拔從南端吊橋頭的721公尺,一路爬升到958公尺,
並在北端接上台20線179.2K處,全長1.089公里。
若是沿著南橫公路計算南北兩端點的距離為6.81公里,
正因為可省去六分之五的路程,使得天龍古道成為南橫健行者的著名捷徑。
步道全程由水泥階梯築成,一邊有老式仿竹管木頭造型的水泥護欄,
相當生硬煞風景,但沿途植物豐富,而且綠蔭帶來清爽感,走在平均仰角12度、
最陡出現45度的斜坡路徑上,芬多精跟自然知識一道吸收!